新华社兰州6月13日电(记者黄泽民、张睿)“驻村干部”正向“农户”询问绣花收入,碰巧遇上赏杏花的“游客”?!芭┗А倍瞬枞惹檎写坝慰汀毕凶诿鄙?,却意外打碎盖碗,于是求助做修补生意的“钉匠”……
一台好戏12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门前广场上演。短短10分钟的情景剧,密集展示了擀毡技艺、东乡语、钉匠工艺、刺绣、盖碗茶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东乡县博物馆馆长马兰花告诉记者,这出戏由博物馆员工自编自导自演,旨在弘扬、传承非遗文化。绝大部分演员是东乡族人。为了让情节融汇更多非遗元素,并且贴近现实,剧本历经数次讨论、修改。
马兰花说,创作灵感全部来自生活。例如,游客参观时往往认不出东乡族毛毡,因此剧中专门有介绍。游客品茶时打碎盖碗的事也偶有发生。甚至“驻村干部”的扮演者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台词都是日常讲的话,顺口就来”。
东乡县是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县,拥有众多非遗项目,其中擀毡技艺和传统民间故事《米拉尕黑》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和钉匠工艺为省级项目。
马兰花说,由于当地民居装修选材变化和大规?;魃娲?,擀毡技艺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懊奔壹叶加?,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非遗?!?/p>
为此,东乡县博物馆通过连台“好戏”弘扬当地传统文化。2018年以来,博物馆先后到全县15个乡镇的45个村开展了92次“流动博物馆”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的活动,参加人数达8.7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我们的目标是走遍全县所有村,把非遗文化留下来、传出去?!甭砝蓟ㄋ?,流动展览进校园的时候,她发现有的孩子记了一页又一页的笔记,非常喜欢非遗文化,教室后排还挤了七八个老师也在认真听讲,课后他们特地问讲解员要了电子课件。博物馆还制作了非遗主题年历发放给群众。
“文化遗产支撑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非遗一方面要抢救、保护,一方面要弘扬。传承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依托非遗创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作品,让更多青少年知道,这很值得鼓励?!蔽鞅泵褡宕笱诵萁淌诼碜韵樗怠?/p>
下一步,马兰花希望专业导演来执导这部情景剧,再让它走进乡村、走近群众?!拔颐翘赜械拿褡逦幕隙ㄊ且淮淮邢氯サ摹!彼怠?/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