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7月16日无人机航拍的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王良故居和纪念广场。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新华社重庆7月17日电? 题:一块怀表的革命传承:给王良将军的一封信
新华社记者杨建楠 关开亮 伍鲲鹏
尊敬的王良将军:
隔着80多年的岁月,我们来到您的故居,在这里向您致以深深的敬意!
我们是新华社的年轻记者。今年夏天,我们有幸参加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报道活动,重新踏上八十余年前革命先烈走过的长征路,再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精神。
7月16日无人机航拍的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王良故居。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在您的故乡重庆綦江永城镇中华村,我们第一次听到您英勇善战的英雄事迹和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您离开我们太久了,凭着毛主席的诗词“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蔽颐侵?,您是一位英武善战的红军指挥官,一位壮志未酬身先亡的勇士。
7月16日,一名游客在王良故居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您的故事中,最触动我们的是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如今它们已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早已静止的指针依然守望着新中国的变化。1930年,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您率领红十师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反“围剿”首战胜利。战后,毛泽东和朱德把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和钢笔奖励给您。后来即使在作战中,您也一直把它们带在身上,想来,它们对您的意义绝非战利品那么简单。1932年6月,您在头部中弹牺牲前,吃力地从口袋里掏出怀表和钢笔交给了战友罗瑞卿,并对他说:“你替我把它带到胜利……”
7月16日,一名游客在王良故居的红色綦江陈列室参观。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红军痛失一位优秀的将领,家乡父老痛失一个优秀的儿子。在您牺牲后的第三天,红四军为您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主席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说:“王良同志是个好干部?!?/p>
始于1934年的长征,是一场肩负了中华民族胜利希望的战略转移。虽然您此时已长眠异乡,但您的英灵如有知,应会看到中央红军长征的脚步,走过了您的故乡重庆綦江,您生前一直珍视的怀表,也伴随着罗瑞卿将军的征程走过了您的故乡,并带着您的革命理想和民族复兴的愿望走完了长征路,一直走到革命胜利。
7月16日,一名参观者在王良故居内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在您的故居前驻足,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您的怀表传承下去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听党指挥,信仰坚定,不怕牺牲。是啊,长征就是一个听党指挥,坚定信念,不惜牺牲夺取胜利的过程。您生前的部下、战友们在这场关乎民族命运的伟大远征中,自瑞金开始,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翻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漫长的征程中,红军就是凭着服从中央统一号令,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最终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经过修缮和重新布展后正式开馆的王良故居一角(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不知道您对这个答案是否满意?时光飞逝,距离您托付怀表的那个壮烈时刻,已经过去八十余年。在表针划过的八十多年间,中国的革命实现了胜利,中国人民也早已翻身做主人,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走向复兴。
在和平年代,您的乡亲依然在用红军精神建设家乡,中华村已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点。
这是7月16日翻拍的红四军军长王良将军在牺牲前与战友的合影。新华社发
您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辈,您的侄子王显波告诉我们,他一直以您为榜样,组织和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并进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讲演,在中小学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并且在推动建立“红军小学”。
这是7月16日翻拍的红四军军长王良将军的照片。新华社发
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依旧牢牢地记着您和红军留下的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军长征的精神已融入党建工作中,融入群众工作中,融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
这是7月16日拍摄的王良故居内展出的红四军军长王良将军使用过的怀表。新华社记者 吴壮 摄
我们今天来到綦江,这片土地上到处传颂着您的英名。您牺牲时正如我们现在的年龄,您和无数先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我们才有幸生逢盛世。您短暂的生命灿若星辰,您的事迹和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继续激励更多后来人!
新华社记者
二零一九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