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从一开始就是补血圣品?一开始就是源于驴皮?非也!
古人把各种动物皮丢进锅里煮,其汁液浓缩而成的粘稠物称为胶。这种胶类似现在的胶水,具有很强的粘性。当时,这可不是给贵妇补血的,而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和鉴别方法已相当有经验,《周礼·考工记·弓人》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抟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凡昵之类不能方。”由此可见,胶的原料来源很多。
为什么驴皮竟然榜上无名?!
这是因为秦汉以前,驴的数量较少。汉初陆贾所著《新语》中说:“夫驴、骡、骆驼、犀、象、玳瑁、琥珀、珊瑚、翠玉、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驴与琥珀、珊瑚等并列,足显其珍贵。量少而珍贵的驴不符合军事用胶来源,推测是《周礼》中未记载驴皮胶的原因。汉代以后,驴的数量迅速增加。南朝《后汉书⦁张楷传》中,记载东汉时期张楷,“家贫无以为业,常乘驴车至县卖药”。可见驴已经从秦汉之前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到东汉时期“飞入平常百姓家”,从“高端奢侈品”降级成了普通人的“代步工具”,奥迪变奥拓。于是,驴皮终于有机会登上胶的舞台中央。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胶总会药用的。
胶的药用首载于《五十二病方》。该籍1973年冬出土于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因而推测《五十二病方》应是西汉初年以前中医经验的汇集和结晶。《五十二病方》记载“白处方……煮胶……令药已成而发之……”。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胶的原料不详。汉代《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阿胶,曰:“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同样未标明原料来源。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
牛皮就是牛皮,阿胶一度很牛皮。
南朝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首用“阿胶”一词,谓“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强调阿胶的原料是牛皮。同时《名医别录》中还收录了“白胶”,即鹿皮胶。胶第一次出现了分化。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法》言“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骆、骡皮为次,其胶势力,虽复相似,但驴、马皮薄毛多,胶少,倍费樵薪。……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
从上可以看出,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阿胶的来源多样,除牛皮之外,尚有猪、驴、马、驼、骡皮。只是驴、马皮薄毛多,出胶少,比较费柴火,但成胶功效相似。故可推知,早期阿胶应是以牛皮为主,兼用驴、马等多种原料。
事实证明,驴皮也很牛皮。
自唐至宋,阿胶原料由牛皮为主逐渐转变为驴皮为主。唐陈藏器《本草拾遗》称“凡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表明此时已经逐渐认可驴皮胶的功效比其他来源的胶效果更好。
北宋嘉祐《图经本草》谓“寻方书所说,所以胜诸胶者,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尔……,故陈藏器云储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又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亦可通用。然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但以胶物者,不堪药用之”。这段话解释了《神农本草经》中阿胶的来源,即用牛皮也有驴皮,同时提出牛皮胶为黄明胶,如果牛皮胶制作工艺不精,无法药用。北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南宋王继先《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言:“阿胶……谓用东平阿井水而熬成,然皆以驴、牛皮可就。”
牛皮再见,驴皮C位!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将驴皮胶和牛皮胶进行了区分,其中驴皮胶为阿胶,牛皮胶为黄明胶,并作为两个条目收录。《本草纲目》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阿胶完成了第二次分化,驴皮C位得已确定。
不仅仅是驴皮,还得是黑驴皮。
明《本草蒙筌》中记载:“阿胶用纯黑驴皮。诸胶多系牛皮熬成,惟此用驴皮耳。……文火渐进熬就”。明末《雷公炮炙药性解》曰:“阿胶用黑驴皮造成,黑属水,专入肾,能克火,盖以制热则生风之义,故宜入肝,且火得制则金亦无侵,故又宜入肺。”清《本草求真》:“阿胶得阿井纯阴之济水,又得纯黑补阴之驴皮。”
为啥是驴皮?医家说是有原因的。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阿胶“其必以驴皮煎煮者,驴肉能动风,肝为风藏而藏血,乃借风药以引入肝经也。”清《本草崇原》说:“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肺合皮毛,驴皮主导肺气之虚而内入于肌。又,驴为马属,火之畜也,必用乌驴,乃水火相济之义”。
真正有分量的还得是现行《中国药典》,一锤定音,明确规定: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从此牛皮是浮云,驴皮才是王道。

《中国药典》对阿胶的记载
阿胶的进化史,就是驴皮的奋斗史。

阿胶原料历史沿革图
阿胶最早称之为“胶”,春秋战国时期既有军事用途,又有药物用途。秦汉之前胶的原料来源多样,牛皮、驴皮等皆可入药。汉代开始驴皮的使用逐渐增加,南北朝时期出现“阿胶”一词。自唐至宋,阿胶原料由牛皮为主逐渐转变为驴皮为主。到了明清时期,阿胶完成了第二次分化,阿胶专指驴皮胶,而牛皮胶称之为黄明胶。《中国药典》一锤定音,规定驴皮是阿胶的唯一原料,上升为国家标准。阿胶从最早的“混搭风”,到现在的“一驴独尊”,受益的是人,受罪的是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