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20日,新华网特别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解读十九大报告。
精彩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十九大报告中,我觉得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有关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此前这个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这次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把这个矛盾提出来,是将其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开展经济工作在指向上的主基调,也是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总基调。
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层次的演进,是我国发展前行的不竭动力,也使改革永不止步。这是一种对这么多年来成就的肯定,也是对现在形势的一种清醒的判断,也是对未来坚定信心的担当。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您怎么评价?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发生的质的飞跃
对,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量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发生的质的飞跃。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实力不断强大。中国的稳定发展是在世界上受到长期看好的一个基本条件。中国站在人类道德道义的制高点上,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变成在经济治理中的治理方式,并取得巨大成就,为整个社会矛盾的转化奠定非常坚强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中有个表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更熟悉的提法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表述有什么深意?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我觉得后者是将中国放在全球大局的视野来看,具有世界意义,且强调国际标准、国际准则。同时,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我国未来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相呼应的,也是“两步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决定了必须具备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这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
>>>
十九大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作出系统性阐述。综合来看,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那么经济领域成就作为第一部分,如何体现这几个性的?
五年来的经济成就,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迈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
在这次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谈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又做了一次强调,您看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创新是一种什么地位?起到什么关键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们国家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我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过度地支付了一些红利,包括我们的资源红利,包括我们的劳动力红利,也包括我们的环境红利。在高速发展中出现了粗放型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把创新作为经济工作发展灵魂,创新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创新的泛在,激发了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灵感,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冲动。
>>>
我注意到现在新业态在农村大放异彩,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协调发展的战略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前景?
我们现在形成的新的区域布局,还有城乡布局,我觉得这不仅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期待,而且也符合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也符合我们党的执政纲领和执政目标。
中国现在实际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高速铁路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公路网、机场网、港口网——现在的“硬”基础设施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超常发展,已经奠定了我们的基础。加上新的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下一代通讯、云计算、云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协同——这样一种“软”的基础设施。
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城市形态、城乡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城市是城市,乡村是乡村,未来城乡是一体化的,立体和智能交通把它连在一起,网络把它连在一起,这个一体化不再是仅靠行政力量推进,而是由于自然的链接形成一体。顺应这种城乡形态的变化,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是十九大报告中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
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说中国开放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这几年‘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有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格局。这次又提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这个‘新’会体现在哪里?
我们国家现在站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前沿。全世界都在看中国,中国更加开放、更加自信。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3个经济增速高增长的国家,年均增速都是持续了25年高增长的经济体,全部因为采取开放的政策才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腾飞。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保持了4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
所以,我认为中国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我们将从渐进式开放到制度式开放,到引领性开放、高水平开放、深度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