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9月11日电 题:为现代农业探新路——来自吉林梨树的田野报告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宗巍、薛钦峰
广阔的黑土地,黄金玉米带。在“黑土地之乡”吉林,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拔节生长,郁郁葱葱。
近年来,为遏制土地不断退化,?;ぁ案刂械拇笮苊ā?,农业专家们在吉林省梨树县经过多年试验和推广,逐渐形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的黑土地?;ば愿骷际酰司俦怀莆袄媸髂J健?。从传统的耕种模式到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理念,“梨树模式”在广阔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正为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探索新路。
在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的“科技小院”试验田,中国农业大学在读硕士沙野查看玉米长势(2019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始于“一块地”:为黑土地盖上“棉被”
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的地头上,大片的玉米随风摇摆。这几年,高家村一块225亩的玉米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参观田。只见地里的玉米有两米多高,长势粗壮?!敖衲暾饪榈爻な撇淮恚崾瘴侍獠淮??!贝迕裱钋嗫怠:苣严胂?,十几年前这块地黄土裸露,产量极低,是村民都不爱种的“破皮黄”。
梨树县是我国产粮大县,守着黑土不愁粮。然而,几十年来,农民的掠夺式经营和耕作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地退化,加之秸秆焚烧等造成的空气污染,给县域农业生产带来威胁。
为保护珍贵的黑土地,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的农业专家们在杨青魁这块225亩“破皮黄”做起了试验。秋天,杨青魁收割玉米的同时,把秸秆粉碎铺在地里,像是给黑土地盖上了一层棉被。第二年春天,他不翻地不起垄,开着免耕播种机在铺满秸秆的地里播种。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说,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和少耕免耕播种,可以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
然而,田里不清秸秆不起垄就直接播种,与其他玉米地形成了鲜明反差。一边是农民在干干净净的地里起垄的传统耕作模式,一边是杨青魁在碎秸秆上直接播种的“懒汉种法”。
“当年?;ば愿骰故羌孪适?,村民觉得这样种不好玉米,都等着看我笑话?!毖钋嗫?。
短短几年试验,效果逐渐显现。如今这块地,踩上去脚感松软,用手一抓,油亮的黑土聚成一团,用铁锹铲进土地一翻,能看到蚯蚓在土中蠕动。杨青魁说,土壤越来越黑,玉米产量也逐渐提高,少施20%化肥,仍能增产10%,“破皮黄”又成了高产田。
经农业专家连续10年监测,这块“试验田”土壤含水量提高20%至40%,耕层0厘米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蚯蚓数量大幅增加,是常规垄作的6倍。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这几年,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为核心的免耕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对?;ず谕恋?、稳定粮食产量起到良好效果,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被称为“梨树模式”。
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对免耕播种机进行检查保养(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聚焦新理念:朝着现代农业探出新路
多年的试验推广,“梨树模式”在黑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种地革命”,改变着当地传统农业生产理念,也推动了农业机械发展,为现代农业探出一条新路。
很多种地老把式记着,过去春耕前秸秆没法处理,就在地里点把火?!暗乇簧盏猛ê欤壬先グ畎钣?。”梨树县白山乡种粮大户董雅丽说。但这几年,董雅丽采取保护性耕作,尝到了甜头。如今,梨树县每年产生240万吨玉米秸秆,其中140万吨直接还田,曾经的“烧火棍”成了农民的“香饽饽”。
除了秸秆还田,农机现代化也是?;ば愿鞯闹匾方凇T诶媸飨乜荡锱┗┟褡ㄒ岛献魃?,仓库里停放着几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只见免耕播种机3米见方,机器上部是种子和化肥存储箱,下部排种器、开沟器、镇压轮等构件一应俱全。
合作社拖拉机手孟令宇指着其中最新款的免耕播种机说,播种时不用翻地起垄,拖拉机牵引着免耕播种机在铺满秸秆的田里快速通过,施肥、清茬、播种、镇压等工序一气呵成?!懊飧ブ旨跎倭伺┗刈饕荡问?,每公顷节省成本近千元?!泵狭钣钏怠?/p>
?;ば愿骼氩豢飧ブ只靶┠旯诿挥姓庵植?,国外的不仅价格昂贵,也不适合国内耕作习惯。2008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等农业专家借鉴国外免耕播种技术,研发生产出我国第一代免耕播种机。这些年,专家和农机企业没少在免耕播种机上花心思。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每年到国外学习最新的免耕播种机技术。每年春耕前,他们都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农民的使用反馈完善技术。
关义新说,国产免耕播种机经过多年更新换代,智能化程度更高,播种精度更好,速度更快,满足了?;ば愿鞔竺婊乒愕男枰D壳?,东北地区已拥有众多免耕播种机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万台。
这是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散是“满天星”:把“梨树模式”撒向更广阔田野
现在,梨树超70%的玉米地应用“梨树模式”。早在2010年,梨树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十几个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每年大量农业专家在梨树从事?;ば愿鞯慕萄А⒖蒲泻图际跬乒?,在实践中完善“梨树模式”。
在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科技小院”里,师生们正在当地农田里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和试验。“每年有上百名师生在这里做科研,还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崩畋9?。由于气候、土壤情况不同,各地的?;ば愿鞣绞郊巴乒愠潭炔钜旖洗?。多年来,实验站的农业专家们从未停止?;ば愿骷际醯氖匝?。
如今,中国农业大学在东北地区建立实验站工作站10个,建立黑土地?;び肜迷菏抗ぷ髡臼匝槭痉痘?0个,培育了一批东北粮食生产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典型。
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秸秆量较大的特点,试验推广部分秸秆覆盖,宽窄行少耕的种植模式。合作社负责人文业胜说,这种改良模式稳产效果好,农民易接受。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呼和马场、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秸秆全覆盖的种植模式大幅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风蚀,提高了粮食产量……
从2015年开始,梨树县每年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把农业专家和种粮大户请到梨树,分享?;ず谕恋氐氖栈窈途椤!叭酶嗯┟窳私狻媸髂J健乒恪媸髂J健?,让更多的黑土地得到?;??!蓖豕舐?。几年来,近百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论坛,一批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参观学习“梨树模式”,并参与?;ば愿鞯氖痉逗屯乒?。
专家认为,“梨树模式”符合自然规律,这些年在黑土地的探索实践,不仅对东北玉米种植区的耕地保护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也为我国耕地?;せ哿舜罅烤?。当前,我国的黄土地、红土地也面临着土壤退化的问题,亟待采取?;ご胧?。高标准农田建设,耕作层表土剥离再利用,耕地轮作休耕等多种土地保护措施正在各地探索应用。
今年3月,国家出台《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东北地区?;ば愿髅婊锏?.4亿亩,占东北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
为了大国粮仓根基牢固,“梨树模式”正在撒向更广阔的田野。(参与记者:段续)
这是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在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拍摄的各类新型农机具(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这是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的“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在读博士陈腊(左)、李可可测量玉米根系长度(2019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梨树县的农民驾驶秸秆归行机整理覆盖在地表的玉米秸秆(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梨树县的农民驾驶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梨树县的农民驾驶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5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