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如何完美结合,科技如何助力中医药学科的高质量发展?5月24日,在深圳宝安召开的多元融合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深刻的解答。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的支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宝安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联合举办。研讨会邀请了岐黄学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青、岐黄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刘旭生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周鹏(针灸科学科带头人),青年长江、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常务副主任靳英辉教授,万人青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谭婧教授,中国科协青托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赵晨副研究员等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及青年骨干,进行了一场关于多元融合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热烈研讨。专家们就中医药如何借助数智化等技术多元融合实现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现场
会上,专家就“融合式发展学科”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启迪新的合作领域,共同谱写中医药发展的新篇章。同时,数据基础的牢固性和研究范式的革新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关键要素。
中医药融合的重要抓手便是当前广泛讨论、研究的数智化。专家一致认为,以数智化融合为先导,通过系统研究和数据分析,能够更深入地挖掘中医药的潜在价值,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与会专家强调,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率先完善数智中医药新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实现有机结合、有的放矢的数智中医药多元融合学科建设,逐步支持重点专科、广泛基层诊疗能力的转型式提升。
专家们表示,要汇聚各方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数智中医药学科建设进程,在医疗、新药、器械、标准规范等全线发力,“融汇医药器械新,发展之路更宽广”。
经过热烈研讨,专家们达成了“宝安共识2024”:系统开展中医药的数智研究,数据筑基、智慧引航,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涌现,提振中医药事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目标迈进。具体表达为四种力量。
一是以数智化为先导力:引领学科交叉,启迪领域合作。二是以数智化为驱动力:夯实数据基础,革新研究范式。三是以数智化为聚合力:协同传承创新,融汇医药器械。四是以数智化为辐射力:赋能专科质效,调优基层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