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困局中的韩国政坛
1月16日,尹锡悦的支持者在尹锡悦所处的韩国首尔拘留所外抗议
文/李敦球
编辑/吴美娜
戒严六小时,创伤无尽日。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个被逮捕的现职总统(1月15日被捕时已停职)尹锡悦引发的这场风暴,至今仍在搅动韩国政坛。政局混乱,股市下滑,韩元贬值,影响持续蔓延。
韩国代总统崔相穆发表新年贺词时说,韩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政府将尽全力稳定国政运行。话音刚落没几天,这位代总统便遭到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检举,理由是涉嫌“玩忽职守”。
韩国政治环境之严峻由此可见一斑。相关事件背后,折射出韩国国内政治极化的严重性和法治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司法、行政和军方的拉锯中,内部机制和系统裂痕进一步加深,韩国国家治理的稳定性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前的政治乱局,创造了韩国宪政史上多个“第一”。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实施戒严;12月14日,韩国国会通过了对尹锡悦的弹劾案;12月30日,韩国法院以发动内乱和滥用职权为由,对尹锡悦发布逮捕令,这是韩国宪政史上首次对现任总统发布逮捕令;12月27日,韩国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代理总统)韩德洙弹劾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国会通过代总统弹劾案在韩国宪政史上也属首次;2025年1月15日,韩国共同调查本部表示,已执行对尹锡悦总统的逮捕令,尹锡悦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个被逮捕的现职总统。
“国格崩塌了。”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院内代表权性东在尹锡悦被捕后如是说;共同民主党院内代表朴赞大则就尹锡悦被捕一事表示,这是恢复宪政秩序的第一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混乱局面并非偶然。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是围绕这场乱局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2025年1月9日,韩国外交部长赵兑烈出席国会全体会议紧急质询,就“如何理解戒严的韩国特殊国情”的提问回答说,分裂和矛盾的政治文化对其产生了影响。
有分析指出,在最近一届韩国大选中,尹锡悦仅以0.73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当选总统,加上其自身政治经验不足,党内根基也较为薄弱,最终在内外诸多催化因素刺激下引爆危机。
2024年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的调研报告《社会统一现状诊断与应对策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进步派与保守派(起始于2000年前后的韩国进步与保守的划分标准,是基于对朝鲜和对美国的态度,“亲朝疏美”为进步,“疏朝亲美”为保守)之间的矛盾为现阶段韩国最大的社会矛盾。报告指出,尽管韩国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公民也逐渐具备了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意识,但军队和权力机构却未能同步发展。韩国历史上非民主宪政的残余仍盘踞在军队与权力机构之中。
政党博弈“新抓手”
韩国政局走势主要受制于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博弈,同时也受民众参与和民意走向的影响。
2024年12月18日,在尹锡悦遭国会弹劾暂停总统职务之后,代表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权性东抛出了通过修宪把总统制改为内阁制的方案,他于当天会见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时表示,“需要审视总统制是否适合我国的现实。”李在明则提议,希望尽快平息(因12·3内乱事件引发的)不安状态,并迅速推动民生方面追加更正预算案,以保障民生稳定。
1月16日,警察在尹锡悦所处的韩国首尔拘留所执勤
两人对政治体制改革立场的分歧很大。权性东拒绝了李在明提出的建立“国会与政府国政稳定协商机制”,并反向提议召开由国会议长禹元植、他和在野党党鞭参加的“民生安保联席会议”。也就是说,权性东方面不打算放弃“执政党优势”,继续争夺政治主导权。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博弈白热化,给韩国政局走向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韩国保守的执政党的核心价值是法律和秩序,而这一核心价值目前因受政治利益影响而动摇。国会在第一次表决针对尹锡悦的弹劾案时,因国民力量党集体不出席表决而作罢。第二次表决时,国民力量党仍维持了反对弹劾的党内路线。在弹劾案表决通过后,国民力量党甚至试图找出投下赞成票的12名本党议员。
2025年1月6日,几十名国民力量党议员聚集在首尔汉南洞的总统官邸,试图阻止针对尹锡悦的逮捕令执行。作为法律制定者的国会议员,以实际行动阻挠逮捕令执行,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对韩国法治的讽刺。
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韩国民众对政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04年民众推动阻止了对时任总统卢武铉的弹劾;2016至2017年,民众推动了朴槿惠总统弹劾案的通过;如今又推动了对尹锡悦总统的弹劾。
韩国四家民调机构于近期进行了有关尹锡悦弹劾案的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支持“裁决尹锡悦弹劾案成立”;33%的受访者认为“应驳回弹劾案”。
目前,韩国政治进入又一个动荡阶段,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面临如何在动荡中找到合法性和治理权威的问题。
内外冲击波影响深远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此轮政治动荡对韩国经济、社会、民生、外交与国际形象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戒严与弹劾等引起的政治冲击波与韩国内需萎靡叠加,或将给韩国经济带来黯淡的新一年。韩国开发研究院近日发布经济警示称“韩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分析认为,在生产增长减慢的情况下,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原因在于外部不确定性加剧导致经济心理萎缩,其依据是消费的严重冻结。2016年时任总统朴槿惠被弹劾时,消费者心理指数在3个月内下降了9.4百分点;而这次仅一个月内该指数就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近期,摩根大通将2025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1.3%,全球8家投资银行对韩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平均预测值为1.7%,3个月内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低于政府提出的预测值1.8%。
韩国政局动荡不安,进一步打压了市场信心,使韩国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一位经济团体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政局不稳定,韩国企业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生产稳定性和准时交付等信誉受到质疑”,“随着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合同条件恶化,盈利降低,企业可能陷入资金困境”。这样的经济寒冬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前景不容乐观。
戒严事件发生后,由于美国政府高官事实上已“不信任尹锡悦”,韩国外交一度陷入困境。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韦丹特·帕特尔表示,韩国政府未事先通告美方将发布“戒严令”。第二天,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说,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是严重的误判。
分析认为,尹锡悦“不符合时代的戒严”使韩美同盟受到一定冲击,美方要表达对尹锡悦的不信任,同时限制尹锡悦作出“追加行动”。但实际上,自上台以来,尹锡悦“亲美”属性明显,为了推动美日韩同盟关系,他在一些对外政策上作出妥协和让步。
1月14日,韩国朝野元老齐聚首尔汝矣岛,在提前举行大选已逐渐明朗的情况下,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避免出现“无修宪的大选”。有人认为,“在总统选举前进行修宪是不可能的,只能与大选同步进行”。关于具体的权力结构方案,讨论中出现了各种意见。有人认为,重点应放在摆脱总统制上,并提出了“总理由国会推荐的分权型总统制”等建议。
有分析人士称,尽管韩国已经实施近40年的民主化改革,但这一改革并不彻底,所谓民主化以后上台的政客,没有放弃冷战思维和利用军事手段打压对手、破坏民主体制建设的观念,故而导致社会混乱。这种混乱不仅给韩国宪政体制和政局带来巨大危害,也将对未来韩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