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针对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课题组在中部省份某村庄开展调研。
“我甚至庆幸自己的童年没有生活在智能手机时代?!毕闹歉刑?。
调研组了解到,手机里惊险刺激的游戏,刷了还想刷的短视频“太有吸引力了”;而在当今的农村,年轻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玩手机祖辈“根本管不了”。
“相比城市孩子,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手机成瘾的不良影响?!闭馕晃浜捍笱е泄绱逯卫硌芯恐行?5后副教授说,倘若换作自己,也可能难以抵挡手机里网络世界的诱惑。
在夏柱智看来,长期以来,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是否吃饱穿暖以及假期安全等问题。眼下,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正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亟须监管部门落实“源头治理”,同时有待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空间。
夏柱智注意到,2021年以来,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しā纷派枇ⅰ巴绫;ぁ币徽?,教育部颁发的“五项管理”(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的规定?!钦咦ⅲ┪募只芾砹形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文件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防止网络沉迷”,“这均显示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理未成年网络沉迷问题,更为严格的政策措施也正陆续颁布?!彼?。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最严网络游戏新规”,明确要求所有游戏厂商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从源头上治理网络游戏沉迷问题。
但夏柱智课题组调研了解到,在广大农村,依旧随处可见大量留守儿童抱着手机从早到晚、甚至通宵达旦地玩游戏。孩子们有多种途径破解“未成年模式”,他们要么使用家长或其他成年人的账号,要么在网上购买账号,或者还有其他更隐蔽的方式。
课题组成员孙敏认为,落实源头治理、齐抓共管是关键。比如从“人脸识别”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通过注册账户、身份证与本人人脸“三合一”精准识别上线者,杜绝未成年人通过使用成年人的账号参与手机游戏。
针对未成年人账户,游戏开发商应在游戏时间、游戏规则和竞技模式等方面做精细化分类设计。比如限制“团战模式”参与人数,禁止“同城模式”竞技赛道等,消解组团打手游的空间。
同时,针对一些游戏开发商利用大数据对未成年人在游戏过程中专门设计的“上瘾”环节,相关部门应进行有效识别,并加以限制。
课题组调研显示,手机游戏之外,留守儿童还容易沉迷短视频、直播、社交软件、网络小说等。对此,课题组认为,应进一步立法和出台政策扩大监管范围,强化互联网企业内容审核责任。
“手机游戏、短视频平台、直播行业等近年发展迅猛,背后是大量资本的涌入、技术的迭代。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家庭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自然难以自控,很容易沉迷上瘾?!痹谙闹强蠢?,互联网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更关系儿童成长和国家未来,相关企业应该考虑如何?;ば乱淮闯赡耆?,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系统治理方面,一些农村中小学近年不断增加防范学生沉迷手机的人力、物力管理成本??翁庾楹粲?,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专业力量扶持力度;针对教师们普遍反映的“不敢管”问题,应适当予以赋权。
中小学校在校内做好手机管理的同时,应主动开展倡导健康休闲的思想教育,探索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远离手游、健康成长”的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手绘大赛等。
在广大农村,可利用公共场所拓展留守青少年游乐空间,组织村里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村史讲解、文体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放学后“有伴可玩,有地可玩”,为孩子们在手机屏幕外,找到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祖辈,倡导“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扩展形式陪伴子女”的新风?!昂⒆用遣皇遣幌不肚捉笞匀?,只是少有人带他们出去玩?!毕闹蔷蜕硖辶π械卮⒆用强够疃杭倨诶锘氐脚┐謇霞?,喊上小朋友们出门爬山,“大家兴奋得不得了,跟着走两万步都没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